rebectsoft
1
秦皇岛中医院--中医文化
艾灸的故事

 
 
    《黄帝内经》说“针所不及,灸之所宜”,《医学入门》说“药之不及,针之不到,必须灸之”。可见灸法很早就被人们所重视,由于其安全性能高、无毒副作用、养生保健,因此在中国灸疗史上出现“言灸必艾”的现象。
    1985年,老中医周楣声在砀山治疗流行性出血热期间,当时砀山医院传染科人满为患,临时搭起的帐篷也不敷应用,在门口走廊边,卧一重病女孩,每次出入必经其旁,因为不是出血热病人,当时也未予注意。
    两天后问其家人,偶尔问及女孩的病情,家人哭诉说:女孩姓王,13岁,医生说孩子是脑膜炎,高热、抽搐、牙关紧闭,滴水不入,颈项强直,已昏迷两天了,已经医治无望了,等死而已了,家人泪已哭干。周老先生当时听了一怔,忙去询问经治医生及查看病历,病历上写女孩已做过腰穿,脑脊液已经成了浑浊淡黄脓样物,白细胞计数为58000余,看来真的是必死无疑了。
    但老先生医者仁心,不愿放弃,当即找到传染科领导,主动要求对患儿治疗,但得到允许于支持后,当晚立即为患儿悬灸百会穴,叮嘱其家人连夜不停施灸,原先41℃的高热,至清晨已降38.9℃,不再抽搐,颈项柔软,清醒过来,可饮水,日间又连续施灸,神志清楚,能对答,想吃东西,夜间仍守原法,各症基本平息,原先白细胞为41500/立方毫米,脑脊液白细胞为20000/立方毫米,均已下降至接近正常。
    前后灸治共约36小时,症状全部消失,又观察两天出院。
 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供稿:肛肠一科
编辑:宣传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