rebectsoft
1
秦皇岛中医院--健康教育
夏季如何有效应对手足口病

 
 
    手足口病是由人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发疹性传染病,病原以柯萨奇病毒A16型(CoxA16)、肠道病毒71型(EV71)多见,临床以发热和手、足、口腔等部位的斑丘疹、疱疹为特征。多见于夏秋季节,常见于学龄前儿童,尤其以3岁以下小儿发病率最高。病人和隐性感染者均为传染源,主要通过消化道、呼吸道和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。一般预后较好,少数重症患儿可合并脑炎、无菌性脑膜炎、急性迟缓性麻痹、神经源性肺水肿、心肌炎、循环衰竭等,多由EV71感染引起,致死原因主要为脑干脑炎及神经源性肺水肿。
一、临床表现:
1.轻型:一般无明显的前驱症状,表现为手、足、口腔、臀部斑丘疹或疱疹。典型的疱疹呈圆形或椭圆形扁平突起,如黄豆大小、周围可有炎性红晕,疱内含有混浊液体,量较少,一般无疼痛及痒感,5天左右消退,不留疤痕。患儿可伴有发热、咳嗽、流涕、食欲不振、恶心、呕吐或腹泻等。轻症患者多能自愈,无后遗症。部分病例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。
2.重型:1)神经系统:在发病1-5天出现无菌性脑膜炎、脑炎、急性迟缓性麻痹等。临床表现为精神差、嗜睡、易惊、头痛、呕吐甚至昏迷等。
2)呼吸系统:表现为神经源性肺水肿,出现急性呼吸困难和进行性低氧血症。
3)循环系统:肠道病毒(特别是柯萨奇病毒)易引起心脏受累,表现为面色苍白、呼吸困难、食欲缺乏、拒食等,年长儿自诉心前区不适、心慌、憋气、头晕等。
 

 

 

二、传播途径:
    该病传播途径多种多样,只要携带相关病毒就可成为传染源,主要通过密切接触病人的粪便、疱疹液和呼吸道分泌物(如咽喉分泌物、唾液、飞沫等)以及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,亦可因间接经被污染的手、毛巾、手绢、水杯、衣物、玩具、餐具等传播,可在托儿所、幼儿园等幼托机构中造成流性。
三、治疗措施:
1.中医治疗:普通病例以中医治疗为主:属于中医“温病”范畴,治法以清热解毒、化湿透邪为主,可口服蒲地蓝消炎口服液、小儿豉翘清热颗粒、蓝芩口服液等药物。
2.西医治疗:高热者给予物理降温,必要时给予解热镇痛剂;皮肤瘙痒重者,给予炉甘石洗剂外涂;口腔疱疹破溃者,用2%碳酸氢钠溶液漱口。
3.重症患者:如患儿出现精神状态欠佳、嗜睡、呼吸困难、心慌、头晕等症状,建议家长及时就医,预防发生不良后果。
四、预防及调护:
1.给予清淡无刺激、富含维生素的流质食物或软食,多饮开水。进食前后可用生理盐水或温开水漱口,清洁口腔,以减轻食物对口腔的刺激。
2.注意保持皮肤清洁,对皮肤疱疹切勿挠抓,以防破溃感染。对已有破溃感染者,可用金黄散或青黛散麻油调后外敷患处。
3.本病流行期间,勿带孩子去公共场所,发现疑似病人,应该及时进行隔离。注意搞好个人卫生,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好习惯。对被污染的日常用品、食具等应及时消毒处理。
 

 

 

 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供稿:儿科

编辑:宣传科